夯实内涵创特色 同心育人谱华章——第一临床医学院审核评估巡礼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积极落实学校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秉持“树仁德重人文,厚基础识古今,全临床强医术”的教育理念,以中医学专业特色为抓手,充分挖掘各方面育人资源,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五位一体育人体系。
学院前身为云南中医学院中医系,成立于1960年,2018年更名为第一临床医学院。现有中医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3年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18年获批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国家级中医临床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建设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1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承担4416名本、硕、博医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第一临床医学院以迎接学校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秉持创新发展机制,培养创新人才的工作理念。成立学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评建工作动员会议;加强教学档案及相关材料的规范建设,制定材料建设任务计划,系统梳理本科教学工作,凝练改革和创新实践经验、查找短板与不足,不断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挖掘中医药思政育人元素,构建体现深度、梯度、广度的“三全育人”体系。实施《本科毕业生德育答辩实施办法》,将德育教育纳入学分。首届中医学农村订单定向毕业生诚信履约率100%;本专业98%学生主动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后涌现出以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陈天聪为代表的一批有信仰、勇担当优秀学子。
二、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学团队
将德高为范、学高为师的理念贯穿教师成长全过程,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分层次、分类别、全员、全职业生涯师资培养体系,严格新进教师入职培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名医名师培养等关键环节,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学团队。有云南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专任教师178人,曾获省级“师德标兵”4人,省“三八红旗手”“五一巾帼标兵”各1人。
三、以教学资源建设为保障,建设一流课程与教材
以建设高水平优质课程资源位重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自建与引进并重,构建了以基层服务需求为导向,临床能力为核心,中医思维为主线,体现中医药与民族医药互融的课程体系。建有国家一流课程2门、省一流课程17门,省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17门,是国家中医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中医儿科学》课程联盟理事长单位。
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1部,《中医外科学(第3版)》荣获“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0部,主编出版本土教材27部,其中《中西医临床儿科学》获云南省优秀教材。1人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
四、聚力改革创新,培养堪当时代重任创新医学人才
(一)开展中医学卓越人才“佩衡班”实践研究,构建“复合三位一体”中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复合三位一体”中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以有品德、能临床、会创新为育人目标,以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为育人途径,以传承为育人主线,以“重经典、必跟师、勤实践”为育人模块,以班级、文本、实践、课程为育人载体,建立医教协同育人机制。
2.聚焦“体现中医思维的临床能力提升”,创新育人模块
将中医经典、名医学术思想和中医文化等传承的内容整合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第二课堂,形成3个育人模块,即“重经典”模块,“必跟师”模块,“勤实践”模块,采用经典考试、跟师伺诊,模拟接诊,虚拟仿真,病例分析、论文撰写等方式,强化中医思维的培养,提升运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临床能力。
3.实行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双轨并行,创新育人途径
坚持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注重技能实践、知行合一,实施专业导师制,创新“上午医院,下午校园”的教学模式,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生和导师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导师工作积极性,从而将师承教育落到实处,实现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双轨并行。
(二)开展中医学实用人才“定向班”实践研究,构建医教协同下适应行业特点的中医应用人才培养体系
1.重构以基层服务需求为导向,临床能力为核心,中医思维为主线,体现中医药与民族医药互融特色与传承的课程体系
以基层服务需求为导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中增设《中医(民族医)适宜技术》,注重云南地方病与多发病的讲授,在第四学年开设经典临床运用课程,将基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凝练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
2.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123全过程、多层次、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
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建立1个规划,职业规划;2个体系,校内实验教学体系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3个保障,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评估机制保障教学基地的准入与退出,以第一附属医院为总医院集132家医疗单位为一体的省级中医医疗集团保障实践教学基地带教质量同质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毕业综合考保障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
(三)以学生成长为核心,培养一流中医药人才
1.五育并举,强化核心价值观引领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为先,五育融合”育人体系。组织学生访学红色教育基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树立报国之志;将校训内涵融入到工作中,塑造“有温度、有灵魂、有知识”的中医事业接班人。
2.坚定中医文化自信,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承人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育人载体,开展”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系列活动,使中医药文化记在古籍,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得以生动鲜活的展示和运用。弘扬中医药学术精髓、传承中医药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好地肩负起时代使命。
3.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项目选拔。通过专题辅导、一对一指导等形式打磨参赛项目。近5年获全国“挑战杯”、等竞赛铜奖3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4项;省级以上竞赛年均获奖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