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点设置

中医五官科学

发布日期:2021-05-13 15:54:17点击量:

  一、学科概况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五官科学于2004年被授予硕士学位授权点,至今培养中医五官科学硕士研究生40余人,已经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大多成为省内外各级中医医院五官科的骨干和新生力量。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眼科是云南省重点专病建设科室。以中医防治眼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基础与临床为主要研究领域,深入挖掘整理、系统研究名中医魏述徵、苏藩、郭兆刚、周家璇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对眼、耳鼻喉常见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诊疗理论有所创新和突破,形成独具特色的内治与外治相结合,针药并用,并开发了多种剂型的多个系列的院内制剂,在省内外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其中鼻鼽、鼻渊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制修订多项疾病中医诊疗指南,喉痹、鼻鼽、鼻渊、眼底血证、青盲、视瞻昏渺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学位点发表了国内外学术论文数百篇,参与撰写全国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多部,编写和参编专著多部。学科拥有合理的人才梯队,现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9名、拥有云南省名中医3人、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9人、博士3名,拥有独立临床教学模拟实验室,藏书千余册及期刊近10种。该学位点专家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五官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承担多项省厅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并获多项科技成果奖。目前已形成研究方向稳定,特色鲜明中西医结合五官科临床、教学、科研基地。

  学科以提高眼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疗效为出发点,对诊疗方案上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眼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方案和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整理和评价中医五官科学名家的验方,充分发挥中医五官科防治疾病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中医五官科的学术水平。

  二、专业培养目标

  1.耳鼻喉科:通过培训,使学生具备独立从事耳鼻喉科医疗工作的能力,运用中医、西医知识和相关专科知识来完成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的过程,掌握基础的耳鼻喉科西医知识,能应用现代的诊断、检查设备。达到具有独立从事临床工作能力的中医住院医师水平。通过毕业课题的研究,毕业论文撰写,掌握基本科学研究方法,能够独立开展耳鼻咽喉科学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眼科:通过培训,使掌握中西医眼科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中西医眼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调护,在临床实践中训练辨证思维分析能力,熟悉临床上一些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急诊和危急重症的抢救知识,了解国内外眼科最新发展动态,达到具有独立从事临床工作能力的中医住院医师水平。通过毕业课题的研究,毕业论文撰写,掌握基本科学研究方法,能够独立开展眼科学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三、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一:耳鼻喉科疾病的防治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中医药治疗耳科疾病、鼻科疾病、咽喉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研究特色】耳聋耳鸣、鼻鼽、鼻渊、喉痹、眩晕是耳鼻喉科的优势病种,临床诊疗方案通过多年的梳理、分析得到不断完善。同时,在整理古代文献和总结临床经验工作中,学科逐步建立了一套中医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临床路径和治疗体系,以人才培养作为发展中医耳鼻喉科的中心思想,以 “十二五”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和本学科硕士点建设为依托,以科学研究为先导,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学科创新人才及团队。。

  2.研究方向二:眼科疾病的防治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中医药治疗眼底疾病、眼表疾病的临床研究。

  【研究特色】本研究方向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药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防治眼底血证、视神经萎缩、干眼症、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角膜炎、玻璃体混浊等主要眼底疾病和眼表疾病临床疗效、发病机理及相关实验的研究;挖掘民族医药特色疗法,探讨总结中医药对眼底疾病的证治规律,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与科学研究水平;积极对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工作老师苏藩主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整理,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得到大力传承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