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
一、历史沿革
中医妇科学是我院具有深厚学术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优势学科,是2007年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学科目前拥有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医工作室2个、博士后传承工作站1个,云南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2个、云南省精品课程1门、云南省荣誉名中医2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云南省名中医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二级教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其中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妇科张良英教授学术继承人3人、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妇科易修珍教授学术继承人1人),学科梯队合理。
二、学术队伍情况
目前本学科专职教师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二级教授1人,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3人。
三、科研及成果情况
近5年来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云南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云南省中医医院科研项目5项、院级内设研究机构研究项目11项等科研专项,科研总经费近达400万元。3年来,本学科荣获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十届科技年会一等奖;中国科学技术部一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金奖。5年来,本学科共出版学术专著17部;参编国家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参编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1部。
四、培养研究生情况
至2020年止,本学科共培养硕士研究生98名,其中外籍研究生2名,现已毕业研究生56名,在读研究生42名。多名研究生获省级、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获多种省市级及校级课外学术活动奖项及校级优秀硕士论文奖;此外,多名研究生在读期间参与或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获国家级奖学金、云南省政府奖学金、伍达观奖学金及多种校级奖学金及多种校级比赛奖励。目前已培养的多名硕士研究生,就业于全国各大医院妇产科,均成为科室骨干力量。
五、主要研究方向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目前本学科主要形成了以下4个研究方向:(1)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的应用与研究;(2)不孕症的中医防治与研究;(3)流产性疾病的中医防治与研究;(4)云南妇科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研究。
六、学科优势特色
本学科为适应人才培养方案及用人单位的需要,开展科研、临床、教学互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具体表现为:(1)本学科近年主持国家级、省级、院级课题多项,具备充足、持续的经费支持,有可靠的经费筹措渠道支持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生通过参与、协助导师课题研究、及进行自身研究生科研课题设计、研究等科研实践,能够系统掌握中医妇科科研方法,具有独立承担中医妇科科研学术工作的能力。(2)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为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该院妇科是云南省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协建单位、获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中医妇科专业资格、是云南省重点中医专科,拥有充足的病源及完善的临床诊疗方案,可全面、系统的培养研究生的临床诊治能力。(3)本学科拥有双师型教师,长期从事妇科疾病的教学与临床研究,目前有中医药防治流产性疾病的研究、不孕症的中医诊疗研究、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的应用与研究、云南妇科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四个研究方向,研究生通过协助教师进行本科教学工作,能够基本掌握临床医学教学方法,具有独立承担中医妇科教学工作的能力。通过全面、系统的培养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使研究生得到全面发展,更加适应医学现代化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