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
一、历史沿革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儿科始建于1953年,1960年由云南儿科名医康诚之(云南四大名医之一)领衔,吸纳了大批业务骨干,刘以敏、李家凤、杨振邦等儿科名医名师都先后主持过学科工作,是我院历史悠久,名医辈出,特色鲜明的学科。1985年,中医儿科成为我院最早的硕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4年被定点为首批全国儿科临床药理基地,1995年定点为儿科硕士点基地,1996年儿科教研室和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教合一,学科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确立为省级重点中医建设专科,2010年《中医儿科学》成为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确立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2012年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4年获批成立云南省医疗卫生单位内设研究机构中医儿科研究中心。本学科为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分会副会长单位,同时也是云南省唯一一家中医儿科重点专科单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学科医教研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专业的重点支撑学科和省级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省最具规模的中医儿科医教研基地和面向东南亚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长期接收本校及外校本专科、成教学生、省内外进修医生及留学生实习及进修教学工作。所培养人员大多成为云南及部分省区中医儿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二、学术队伍情况
本学科现有云南省荣誉名中医1名、云南省名中医1名、学术继承人4名,成立了刘以敏名医工作室,中医儿科学为省级精品课程。现有人员16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正高6人)、中级4人、初级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博士1人,硕士7人。
三、科研及成果情况
本学科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单位,现有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1项,获资助经费近200万元。本学科研发的主要8种院内制剂:宣肺平喘合剂、镇咳平喘合剂、清化痰热合剂、平肝清心合剂、健脾养肝合剂、健脾益肾合剂,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咳嗽、肺炎喘嗽、泄泻、过敏性紫癜、佝偻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现在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近百家医院内广泛应用,年均创造经济效益达百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开发为中药新药奠定了临床基础。本学科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副主编)、参编并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
四、培养研究生情况
中医儿科专业培养的40余名硕士研究生大多已经成为云南省中医儿科的骨干和新生力量,有的在海外、省外行医,传扬光大着我院儿科优良传统。其中2名研究生获得云南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
五、主要研究方向
1.中医药防治小儿肺系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肺炎喘嗽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药防治开展研究。涉及中医证候、诊疗方案优化、名老中医经验总结、新剂型、医院制剂和新药临床前试验等方面。
【研究特色】该研究方向以中医儿科著名学说三有余四不足之肺脏娇嫩的特色理论为指导,结合四时气候变化特点对儿童体质的影响因素,利用现代的诊疗技术和实验研究方法对小儿常见肺系疾病进行病因病理、证治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2. 中医药防治小儿脾胃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小儿疳病、厌食、泄泻、积滞、腹痛、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小儿生长发育时期常见的消化及营养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研究特色】该研究方向强调脾常不足对小儿疾病形成和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传承儿科前辈重视健运小儿脾胃的学术思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天然药物防治小儿脾胃疾病的临床作用和作用机制,并在儿科脾胃疾病防治新方法新剂型方面有所创新。
3. 中医药防治小儿神经内分泌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围绕目前小儿常见的行为障碍如儿童多动症,多发性抽动症及内分泌疾病性早熟进行中医证候、名老中医经验整理应用、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
【研究特色】以整理总结学术带头人刘以敏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多发性抽动症、性早熟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为基础开展研究。探索龙牡桂枝汤、止抽汤、疏肝泻火方;等治疗多动、抽动、性早熟的作用机制,为研发院内制剂奠定基础。
4. 中医药防治小儿过敏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围绕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小儿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丘疹样荨麻疹等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开展研究,重点研究过敏性紫癜,涉及名老中医经验整理、证候研究、诊疗方案优化、临床路径制定及院内制剂研究。
【研究特色】该研究方向传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刘以敏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治疗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减少和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儿科过敏性疾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六、学科优势特色
学科立足于继承与创新,在中医特色、学术水平,临床能力以及人员、设备及管理方面,均处于西部领先地位,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占有一席之地。本学科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1.针对云南地区小儿发病特点和利用云南资源优势,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小儿过敏性疾病、小儿脾虚疾病、小儿神经内分泌疾病疾病及儿科用药剂型改革、预防保健等方面凸显特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2.采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多个环节治疗小儿肺系疾病、过敏性疾病和心理行为异常性疾病,尤其对小儿肺脾疾病、过敏性紫癜已形成一整套较为成熟实用的诊疗规范,并在总结应用名老中医经验基础上,与多学科交叉进行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
3.重视儿科剂型改革研究,研制十余种特色医院制剂在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所辖近百家医院内广泛使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并在创新儿科外治法方面进行探索,对中药香薰油、微球吸入剂、防治肺系疾病的研究独树一帜。